第一百九十七章 龙颜震怒
魏信是青禾亲自选拔培养的,在府尹地牢做眼线。他吹哨的时候,附近的暗卫得知府衙地牢出了事情,立刻禀报了青禾。
虽然当机立断的集结了人马,却还是晚了一步。
“有人赶过来了。”另一人忽然高声道。
青禾看了眼凌乱的地牢,只好挥手吩咐,“撤!”
当府衙的支援赶到的时候,地牢已经是一片惨象,近几十年内,还从没有发生过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
没过多久,林府尹在熟睡中被叫醒,当听到当朝尚书被人闯入地牢中杀害,站立不稳的晃了两晃。
等到慌慌张张的到了府衙,看到眼前景象,面色那叫一个惨白。
“完了,这下完了。”丢了魂儿的嘟囔了两句,人都有些神不守舍。
不怪林府尹遇事慌乱,这劫狱的事情几十年都没有,更没有朝廷一品命官死在府衙的,他不但头顶的乌纱不保,被降罪也是十分可能的。
明日就是将人送到刑部的日子,怎么就在这个关头出了事!
林府尹是被人硬生生叫回神的,是平日里商议的师爷,出事之后,也有人去将他请来。
“大人,眼下除了取证留证之外,要马上去将这件事上奏宫中,折子递进去,皇上看不看再另说。”
林府尹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毕竟是做到这个位置的人,极度慌乱之后,又看到安定人心的师爷,感觉好了些的,点头道,“你去拟折子,我在这里看着他们取证。”
师爷去了,林府尹虽说是看着取证,但这眼前着实没什么证据可取,除了死的这些人,完全什么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
他觉得头又开始疼起来,而且越来越疼……
大皇子府。
青禾将事情上秉,君莫离脸色一沉,有些后悔,“早该想到那些人心狠手辣,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竟然忘记了派人守着地牢。”
“府衙的人已经到了,不过我们走之前已经查探过一圈,干净利落,和那次刺杀二殿下一样,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青禾说道,面露愧色,他的心中,总觉得是自己当差失责,才没有及时赶到。
君莫离叹了口气,“明日早朝,恐怕回龙颜震怒了。”
“其实李尚书和郭辉的死,恰巧能证明殿下的清白。”青禾神色顿了一下说道。
君莫离摇头,青禾还不知道已经找到了李德和郭辉家人的事情,若是李尚书和郭辉活着,就可以在父皇面前亲口承认是受人胁迫,才做下的假供词。
但现在……不过说这些也没有用了。
这一夜,注定是不太平的一夜。
地牢被夜袭的时候,同时,三皇子府也遭到了刺客袭击,君御霖身受重伤。
当然,这是从三皇子府主动传出的消息。
第二日,可想而知,早朝的时候,圣上震怒是何等惊天动地。
朝堂上除了震惊骇然,就剩下恐惧,大气都不敢喘。而林府尹,在皇上震怒之下,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你们就是这么帮朕治理国家的吗?京城府衙,竟然能让人血洗一空,杀害当朝尚书!朕对你们还能放心?”
殿下众多大臣都一个激灵,纷纷跟着前面跪下,“臣等有罪。”
皇上看着跪了一朝的人,脸颊两侧抖动起来,嘴唇颜色发深,目光扫过底下跪着的大臣们。
战战兢兢的甚至不敢呼吸的大臣,许久才听到龙座上发出声音。
“林府尹,你地牢的守卫就这么松懈?怎么让人闯入杀人的!”
林府尹浑身都有些发抖,匍匐在地答道,“是微臣守卫疏松,当日地牢守卫有二十多人,全部毙命,府衙里的人,并未发现有人闯入,入狱行凶的这些人武功高超,守卫尸体大多是一剑封喉毙命,初步可以判断,与行刺二皇子的同一批人。”
说的还算是完整,他一整夜未眠,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果,所以承责和将原本情况如实交代,就是他最后能做的事情。
龙殿上又陷入一阵沉默,就在大臣们心中狐疑其中利害关系之时,有一人向左移动,跪着对皇上说道,“臣觉得这件事背后一定不简单,李尚书和郭辉既然已经招供,却在转交刑部的时候被灭口,其中难道不是要隐瞒什么吗?”
敢如此放言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从一开始对证词存有怀疑的林将军。
皇上深深看了他一眼,沉声道,“你是说李尚书和郭辉的证词是假的?”
林将军生来就有军人的傲骨和正气,见皇上问自己,也不退缩,话的字语铿锵有力,“微臣是有所怀疑,因为闯入府衙地牢行凶的,总不会是被供出刺杀皇弟的大皇子所为。”
这话,虽然众人的心中都有盘桓,但有人这么直接说出口,还是不免叫人震惊。
皇上目光威慑审视,“你说李尚书和郭辉的证词有假,可有证据?”
被问过之后,林将军已经听出皇上的不满之意,说道,“微臣没有。”说罢,便不再言语。
朝堂上的气氛再次僵持,就在这个时候,殿外有小太监快步走进来,张德水先看到,悄然下去,听其说了几句之后,又回到圣驾旁边。
“启禀皇上,大皇子在殿外,请求上朝觐见。”
皇上连上神色锋利闪过,又看了眼底下跪成一片的大臣,沉声道,“让他进来吧。”
等到传了大皇子觐见之后,不一会儿,君莫离迈着沉着的步子走了进来,不卑不亢道,“儿臣见过父皇。”
“你怎么来了,朕不是说了,你不需要上早朝。”
皇上心中,对于之前天降示警那桩事还耿耿于淮,虽然后来知道是有人故意为之,但他就是对这个儿子放不下心来。
看到君莫离上朝,就连旁边两位上朝的皇子,四皇子和五皇子面色也变了些。
君莫离沉静道,“儿臣是有事才请求觐见。”顿了一瞬,他目光微抬,“李尚书之子李德和郭辉的家人有冤情秉奏,儿臣不敢擅自做主,不得不将人带入宫中,请父皇分辨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