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月球一日(三)

  叶涵马上问道:“地球什么时候送原料?”
  已经穿好宇航服的高凯摘下头盔抱在手里:“该送的设备都到位了,以后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再往月球送原料设备,必须靠我们自己解决,所以,没有绝对的必要,最好别动打印机。”
  叶涵无奈地叹了口气:“懂了。”
  他不清楚月球上究竟有多少设备,也不知道究竟有什么设备,可是临时基地里至少有上百仍未启封的飞船,想必该有的设备一样都不少,甚至还有必要的备份。
  高凯扣紧头盔走向气闸:“都抓紧时间!”说完钻进气闸,闸门在他身后关紧,一阵咝咝的抽气声响,抽气设备迅速抽空了气闸中的空气,直到代表通行的绿色指示灯点亮,高凯才打开外闸门踏上月面。
  生活舱通向外界的气闸,每次只允许通过一个人,全组人必须分成十几次,才能全部离开生活舱。
  想一次性离开也不是不行,前提条件是所有人都穿好宇航服,直接把更衣室里的空气全部抽空。
  在这种情况下,生活舱的控制系统允许两层闸门同时打开,这样一来,更衣室里有一个算一个,可以一次性全部离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生活舱的结构,生活舱并不是那种结构简单的舱室,其内部设计非常复杂,内部空间被大大小小的房间切割得支离破碎,而且所有的门都有气密结构,可以看作单层气密门。
  这种设计可以在失压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留各个小空间的气压。
  而且设计师连气密门的打开方向都考虑到了,凡是航天员有可能长时间滞留的地方,门一定是向内开。
  如此一来,一旦室内外失压,室内的气压就会紧紧地把门压在门框上,避免室内的空气流失;反之若是室内失压形成负压环境,气密门就会被室外相对较高的气压顶开,补充压力的同时,还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当然了,正常情况下,环境监测装置多半能提前发现压力波动,及时提醒航天员注意压力故障。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样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防止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后果,可以说是生活舱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类似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所有人分住两处生活舱,同样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两段生活舱之间的更衣室,在生活舱破裂的情况下可以充当避免所等等。
  众人依次离开生活舱,高凯和另外一位航天员已经从附近的车库开出两辆月球车。
  高凯招招手说:“都上车,先去看施工点,然后再分组行动!”
  大家身身上都带着负重,不能像美国登月时那样蹦蹦跳跳,而是像在地球时一样爬上月球车。
  月球车的结构十分简陋,就是一个合金底盘,几个轮子再加简单的操控系统。
  这东西直接使用电力驱动,远了不敢说,跑上几十公里半点问题也没有,是航天员在月面的主力交通工具。
  叶涵注意到月球车的轮子都是中心镂空结构,和舞狮子用的绣球差不多,立刻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的碳纤维车轮。
  极地环形山内常年不见阳光,表面温度比月夜还要低得多,最低甚至可以达到零下二百多度。
  虽然月球表面缺乏热对流介质,物体的温度不会无缘无故的流失,但车轮必须和地面接触,所以使用的材料必须耐低温。
  太空中环境恶劣,航天材料不仅要耐低温,还必须耐高温,符合条件的材料真心没有多少,橡胶家族还真找不出一种适合在月面使用的成员。
  许多人认为美国登月是骗局的证据之一,就是美国佬的月球车用的居然是充气橡胶轮胎,而且生产这种轮子的公司从来没向市场推出过这种超级轮子,就连美国佬也只在登月时用过这种轮子,登月结束之后,美国人制造的月球车火星车,用的全都是合金金属轮。
  如果传言属实,搁谁都会怀疑美国佬的登月行动是否属实,毕竟他们曾用星球大战计划忽悠过毛子,属于有前科的惯犯。
  月球车看起来简陋,但是性能一点也不差,两台月球车一前一后离开临时营地,向西行驶三百多米后,停在一片连续的断崖下方。
  没错,就是断崖。
  高高的环形山几乎与地面垂直,崖壁凹凸不平,大块大块的断岩随处可见。
  高凯指着不远处的崖壁凌空画了个拱门:“基地大门就开在这儿。”
  叶涵走到断崖下方,头灯照亮了黑色的岩石,他忍不住说道:“要是咱们在这里发现化石就好玩了。”
  “那你可就厉害了。”高凯说。
  月球起源至今仍是个谜,若是能在月球上发现化石,等于证明了月球的血统。
  “甭开玩笑了,大伙都把这个地方记好。”高凯说。
  稍候,高凯把所有人叫上月球车,又往南边的冰湖跑了一趟,让所有人都记住这两个最重要的位置,随即几组人正式分开。
  挖掘组开始铺设通向崖壁的电缆,等电缆铺设完毕,就会正式开凿基地。
  后勤组返回临时基地,进生物实验舱伺候无土栽培的菜苗——生物实验舱有两个作用,一是观察地球植物在月球的生长情况,二是为航天员提供新鲜蔬菜,因此大家都管实验舱叫菜园子。
  按地面的计划,将来等基地扩大有了足够的空间,还会送一批蛋鸡之类的家禽过来,丰富航天员的食谱。
  航天食谱里不缺蛋类,但都是卤蛋煮蛋之类的成品,鲜蛋无论如何也顶不住火箭升空时的巨大压力。
  岂止家禽,地面的长期计划里甚至要把各种家畜都送月球上来,毕竟如今的地球巨虫肆虐,野生动物就算还没灭绝,也处在即将绝种的边缘,除了人类之外,就属人类饲养的家禽家畜种群最大。
  即使人类将来彻底消灭巨虫,地球的生物圈也不可能恢复到虫灾之前的状态。据说各国生物实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收集保存野生动物的胚胎和dna,留待将来恢复野生动物种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